公費流感疫苗
Failed to load visualization
公費流感疫苗增購開打!新北籲高風險族群儘速接種,金門同步開放預約
每年秋冬季節,流感總是威脅著大家的健康。為了保護民眾,政府持續推動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計畫。近日,中央增購的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打,新北市及金門縣政府紛紛呼籲符合資格的高風險族群儘速接種,以降低感染風險,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。
最新消息:增購疫苗開打,新北、金門積極推動
根據Yahoo奇摩新聞報導,新北市已獲配中央增購的1萬5450劑流感疫苗,並於今日(20日)開始施打。新北市長侯友宜特別呼籲,符合公費資格的11類高風險族群,應儘速前往接種,以獲得保護力。這11類高風險族群包括:
- 65歲以上長者
- 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
- 醫事人員
- 安養、養護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
- 重大傷病患者
- 50歲以上高風險慢性病患
- 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的父母
- 幼托機構人員
- 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、高職、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
- 禽畜養殖相關人員及動物防疫人員
- 具有潛在疾病的高風險族群
另一方面,金門日報也報導,金門縣衛生局宣布增購的公費流感疫苗即日起開放預約接種。衛生局強調,接種流感疫苗是政府防疫的重要措施,不僅能降低感染風險,更能有效減少流感併發重症的發生率,減輕醫療體系的負擔。
為何接種流感疫苗如此重要?流感與一般感冒的區別
流感(Influenza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,主要透過飛沫傳播。與一般感冒不同,流感的症狀通常較為嚴重,可能包括:
- 發燒(通常超過38度)
- 頭痛
- 肌肉痠痛
- 疲倦
- 咳嗽
- 喉嚨痛
- 流鼻涕
對於年長者、幼兒、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,感染流感後更容易引發肺炎、腦炎、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,甚至可能導致死亡。因此,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。
公費流感疫苗的種類與保護力
目前台灣公費流感疫苗主要分為兩種:
- 四價流感疫苗: 涵蓋兩種A型流感病毒株(H1N1及H3N2)和兩種B型流感病毒株(山形株及維多利亞株),提供更全面的保護。
- 三價流感疫苗: 涵蓋兩種A型流感病毒株和一種B型流感病毒株。
無論是哪一種疫苗,都能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,並減輕感染後的症狀。根據研究,流感疫苗的保護力約為30%至80%,視個人體質、年齡及疫苗株與流行株的吻合度而定。
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與資格
如前所述,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針對高風險族群,目的是為了保護這些人免受流感侵襲。政府每年都會根據疫情狀況和專家建議,調整公費接種的對象。符合資格的民眾,可以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件,前往各地的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接種。
接種流感疫苗的注意事項
接種流感疫苗前,應告知醫師自己的健康狀況,包括是否有過敏史、慢性疾病等。接種後,應在現場觀察30分鐘,確認沒有不良反應後再離開。常見的接種後反應包括:
- 注射部位紅腫、疼痛
- 輕微發燒
- 肌肉痠痛
- 疲倦
這些反應通常在1至2天內會自行消失,無需過度擔心。但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,如呼吸困難、蕁麻疹等,應立即就醫。
流感疫苗的歷史與發展
流感疫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。1918年,全球爆發了西班牙流感大流行,造成數千萬人死亡。這次疫情促使科學家們開始研究流感病毒,並致力於開發疫苗。
1930年代,科學家們成功分離出流感病毒,並開發出第一代流感疫苗。早期的流感疫苗效果有限,且副作用較大。隨著科技的進步,流感疫苗的研發不斷改進,現在的疫苗不僅效果更好,副作用也更小。
台灣流感疫情的演變
台灣的流感疫情與全球趨勢相似,每年秋冬季節是流感的高峰期。過去台灣也曾多次爆發流感大流行,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。
為了控制流感疫情,台灣政府於1998年開始推動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計畫。起初,公費接種的對象僅限於65歲以上長者及高風險慢性病患者。隨著疫苗供應量的增加和疫情的變化,公費接種的對象也逐步擴大。
未來展望:更有效的流感疫苗
目前,科學家們正在積極研發更有效的流感疫苗,包括:
- 通用型流感疫苗: 這種疫苗可以提供更廣泛的保護,不受病毒株變異的影響。
- mRNA流感疫苗: 這種疫苗利用mRNA技術,可以更快地開發和生產疫苗。
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將擁有更有效的流感疫苗,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結論:積極接種,共同防疫
流感對個人和社會都造成不小的影響。透過接種公費流感疫苗,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風險,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同時也能減輕醫療體系的負擔。新北市及金門縣政府已經開始推動增購疫苗的接種工作,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儘速前往接種。讓我們攜手合作,共同對抗流感,守護台灣的健康!
Related News
-衛生局:增購公費流感疫苗今起開放預約接種
衛生局表示,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是政府推動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環,透過疫苗接種不僅能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,更能有效減少流感併發重症的發生率,進一步減輕醫療體系的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