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泥

1,000 + Buzz 🇹🇼 TW
Trend visualization for 台泥

台泥綠能漁電許可遭撤照風波:政府差異化裁量成焦點

台灣水泥(台泥,1101)近年積極轉型,朝綠能產業發展,旗下台泥綠能在嘉義投資的漁電共生案場卻傳出爭議。近期,台泥嘉謙綠能位於嘉義的漁電共生案場F區,因部分養殖池未達養殖標準,遭嘉義縣政府撤銷使用許可。這起事件不僅讓台泥的綠能佈局受到關注,更引發業界對於漁電共生政策執行,以及政府是否應建立差異化裁量標準的討論。

嘉義漁電共生案場鳥瞰圖

最新進展:台泥呼籲政府建立差異化裁量

根據《經濟日報》與中央社即時新聞報導,台泥子公司台泥嘉謙綠能發出聲明,指出嘉義縣政府撤銷其漁電共生案場F區的使用許可,主要原因是該區內有單一地主未能達到養殖標準。

台泥嘉謙綠能強調,F區四位養殖戶中,有三位的漁獲量均已達到法定標準,唯獨陳姓養殖戶因個人因素,未能有效配合。儘管公司持續與該養殖戶溝通、協助修繕,並支付全額租金,仍無法達成合作共識。公司認為,陳姓養殖戶利用了漁電共生法規的漏洞,導致整體F區受到牽連。

台泥嘉謙綠能呼籲政府應針對漁電共生案場建立差異化裁量標準,考量個案情況,避免因單一地主的問題而影響整體案場的發展。

事件始末:從合作到撤照的過程

時間軸:

  • 早期: 台泥嘉謙綠能在嘉義投資漁電共生案場F區。
  • 近期: 陳姓養殖戶未能達到養殖標準,引發爭議。
  • 2024年底: 嘉義縣政府認定部分養殖池未有養殖事實,廢止F區使用許可。
  • 2025年2月13日: 台泥子公司台泥嘉謙綠能發出公告澄清,呼籲政府建立差異化裁量。

漁電共生:綠能轉型下的新興模式

漁電共生,顧名思義,是指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,同時進行發電和養殖的模式。這種模式被視為台灣推動綠能轉型的重要策略之一,旨在兼顧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。

然而,漁電共生在實際推行過程中,也面臨諸多挑戰,例如:

  • 養殖技術: 如何在太陽能板下維持魚塭的養殖產量,需要克服光照、水溫等因素的影響。
  • 法規限制: 漁電共生相關法規仍在不斷完善中,業者在申請許可、執行過程中,可能面臨許多不確定性。
  • 社會接受度: 部分民眾對於漁電共生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、景觀改變等問題,仍抱持疑慮。

漁電共生太陽能板與魚塭

台泥的綠能佈局:從水泥到多元發展

台灣水泥成立於1946年,是台灣歷史悠久的水泥生產企業。近年來,面對全球減碳趨勢,台泥積極轉型,朝綠能、環保等領域發展。

除了漁電共生,台泥的綠能佈局還包括:

  • 風力發電: 台泥在台灣各地投資風力發電廠,利用風力資源產生電力。
  • 地熱發電: 台泥在花蓮紅葉谷開發綠能溫泉園區,結合地熱發電與觀光休閒。
  • 儲能系統: 台泥積極發展儲能技術,提高電網的穩定性與效率。
  • 環保工程: 台泥透過資源循環利用、廢棄物處理等方式,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

台泥集團於近年正式更名為「台泥企業團」,英文名稱也從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改為TCC Group Holdings,宣示其轉型為控股公司的決心,不再僅僅專注於水泥產業,而是朝向多元化、國際化的方向發展。台泥強調「四足鼎立」的發展策略,不偏重兩岸市場,力求在全球市場取得更均衡的發展。

影響分析:對台泥、漁電共生產業的衝擊

台泥嘉謙綠能漁電許可遭撤照事件,對台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:

  • 聲譽影響: 負面新聞可能影響台泥在綠能領域的聲譽,降低投資者信心。
  • 財務損失: 撤照可能導致前期投資的損失,並影響未來收益。
  • 政策風險: 事件凸顯漁電共生政策的不確定性,增加業者投資風險。

對於漁電共生產業而言,這起事件也帶來以下警示:

  • 法規遵循: 業者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規,確保養殖與發電達到標準。
  • 風險管理: 業者應加強風險管理,評估合作夥伴的可靠性,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。
  • 政策溝通: 業者應積極與政府溝通,反映產業需求,爭取更合理的政策環境。

未來展望:建立差異化裁量標準成關鍵

台泥嘉謙綠能的案例,凸顯了漁電共生政策在執行層面所面臨的挑戰。未來,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法規體系,以及更具彈性的裁量標準,將是推動漁電共生產業發展的關鍵。

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發展方向:

  • 差異化裁量: 政府應針對個案情況,考量養殖戶的實際困難,給予合理的協助與指導,避免因單一因素而影響整體案場的發展。
  • 技術輔導: 政府應提供養殖技術輔導,協助養殖戶提高產量,確保漁電共生模式的永續發展。
  • 資訊透明: 政府應公開漁電共生相關資訊,增加社會大眾的了解與支持,減少不必要的疑慮。
  • 多元參與: 政府應鼓勵多元利益相關者參與政策制定,例如漁民代表、環保團體、學術界等,共同為漁電共生的發展貢獻智慧。

台泥作為台灣重要的企業集團,在綠能轉型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。希望透過這次事件,政府與業者能夠共同反思,攜手建立更完善的漁電共生模式,為台灣的綠能發展貢獻力量。

總結來說,台泥綠能漁電許可遭撤照事件,不僅是個案問題,更反映了漁電共生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。政府是否能建立差異化裁量標準,將直接影響台灣綠能政策的推動,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前景。

Related News

News source: 風傳媒

台泥子公司台泥嘉謙綠能今天公告澄清,嘉義縣所投資漁電共生案場F區,因單一地主未能養殖部分魚池,嘉義縣政府認定部分養殖池未有養殖事實,去年底廢止F區使用許可。

中央社即時新聞

台泥嘉謙綠能指出,F區四位養殖戶其中三位,個別漁獲量均達法定標準,唯陳姓養殖戶利用漁電共生法規漏洞,雖經本公司持續溝通協助修繕並支付全額租金仍無法達成有效合作, ...

經濟日報

More References

台泥企業團 Tcc Group Holdings

和平開放工廠 - 台泥 daka ; 和平電力 - 漢本海洋驛站; 台泥蘇澳廠 - 百年蛻變水泥幻奇; 台泥綠能 - 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; 人力資源. 薪酬福利; 員工安全與衛生; 退休同仁福利與照顧; 台泥儲備幹部計畫; 大陸飛鷹計畫; 加入台泥; 最新消息. 新聞中心; 台泥企業團 ...

台泥集团 Tcc Group Holdings

台泥大事纪; 人权政策; 产品与实绩. 标杆項目; 品质认证; 供应商管理; 资源循环; 绿色能源; 可持续发展 new; 社会参与. 文化推广 - 辜公亮文教基金会; 植物的诺亚方舟 - 保种中心; 偏乡助学 - 士敏学堂; 人才招募. 台湾 MA 计划; 大陆飞鹰计划; 薪酬福利; 员工安全与 ...

台灣水泥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(商業名稱台灣水泥,簡稱台泥、TCC)是台灣一家以水泥生產為主的礦業 公司,始創於1946年5月,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。 成立之初為公營事業,1954年11月民營化、由鹿港辜家接手經營,公司名稱表記也從「臺」轉以「台」為主 [2] [3] [4] 。 而台泥英文簡稱則用過「T'cement ...

Tcc Group Holdings

We are a gre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mpany focused on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.

台泥改名了!轉型「集團控股公司」 不偏重兩岸強調「四足鼎立」 | 財經 | 三立新聞網 Setn.com

台泥(1101)今(21)日舉行股東會,正式宣示有78年歷史的台灣水泥,經過7年積極低碳轉型面向國際,將走向「集團控股公司」,英文名稱從Taiwan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