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登
Failed to load visualization
拜登卸任前大動作:特赦佛奇等川普潛在報復對象,背後原因大解析
在美國政壇的權力交替之際,現任總統往往會利用其剩餘的權力,做出一些令人矚目的決定。近日,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,就採取了一項引發廣泛關注的行動:他趕在卸任前,赦免了包括前白宮首席醫療顧問佛奇、美軍退將米利,以及調查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案的聯邦眾議院委員會成員等人士。這項舉動不僅在美國國內引起熱議,也讓國際社會再次關注美國的政治動態。究竟拜登為何要在此時做出這樣的決定?這又將對美國政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?本文將深入解析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。
拜登的「特赦令」: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?
根據多家媒體報導,拜登的這項特赦行動並非臨時起意,而是有其深層的政治考量。據中央社即時新聞指出,拜登做出這項決定的背景是,前總統川普曾多次警告,凡是在政治上與他作對,或是打算追究他試圖推翻2020年敗選結果,以及追究他在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事件責任的人,都將面臨報復。因此,拜登的這項特赦行動,被視為是對川普潛在報復行動的預防措施。
這項行動的主要目標人物包括:
- 安東尼·佛奇(Anthony Fauci): 美國頂尖的傳染病專家,曾擔任白宮首席醫療顧問,在COVID-19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。他因其在疫情期間的科學立場,與川普政府產生過摩擦。
- 馬克·米利(Mark Milley):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,在川普執政期間,曾因與川普在政策上的分歧而受到批評。
- 參與調查國會暴動案的相關人員: 這些人員因追查川普在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事件中的責任,可能成為川普報復的目標。
時間軸:拜登特赦行動的來龍去脈
讓我們回顧一下這項特赦行動的發展時間軸:
- 川普執政期間: 川普政府與佛奇、米利等人在政策上存在分歧,川普多次公開批評這些人。
-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: 川普敗選後,多次聲稱選舉舞弊,並試圖推翻選舉結果。
- 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: 川普的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,企圖阻止選舉結果認證。
- 拜登政府上任: 拜登政府開始調查川普在國會暴動事件中的責任。
- 卸任前夕: 拜登在卸任前,赦免佛奇、米利等川普潛在報復對象。
這個時間軸清楚地顯示了,拜登的特赦行動並非單純的政治舉動,而是與川普的政治報復威脅緊密相關。
深層背景:拜登與川普的政治角力
要理解拜登的特赦行動,就必須深入了解拜登與川普之間的政治角力。自川普上任以來,美國政治就陷入了嚴重的兩極分化。川普的「美國優先」政策以及他對傳統政治規範的挑戰,引發了巨大的爭議。而拜登則試圖修復美國的國際關係,並重建國內的政治信任。
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導,拜登在任期內,努力在全球建立聯盟以對抗中國,並重新啟動與中國的高層溝通。此外,拜登也警告美國正在形成「寡頭政治」,並呼籲警惕不受約束的社交媒體平台。這些舉動都顯示,拜登試圖在卸任前,為美國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。
然而,川普的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。川普在卸任後,仍持續在美國政壇保持活躍,並暗示可能再次競選總統。這使得拜登的特赦行動更顯得具有戰略意義。
特赦行動的立即影響
拜登的特赦行動,立即在美國社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。支持者認為,這是拜登為保護那些受到川普威脅的人士所採取的必要措施。他們認為,川普的報復行為可能會對美國的民主制度造成損害,因此拜登的行動是為了捍衛法治和正義。
然而,反對者則認為,拜登的特赦行動是一種政治干預,是對法律程序的濫用。他們認為,被赦免的人士應該接受法律的檢驗,而不是因為政治因素而獲得豁免。此外,也有人擔心,拜登的行動可能會加劇美國的政治分歧,並為未來的政治鬥爭埋下隱患。
未來展望:美國政治的走向
拜登的特赦行動,無疑將對美國未來的政治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。一方面,這項行動可能會進一步激化兩黨之間的對立,加劇美國的政治分裂。另一方面,這也可能促使美國社會對政治報復和權力濫用進行更深入的反思。
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導,拜登在卸任前夕感到疲憊、虛弱和感傷。他對美國政治的現狀感到擔憂,並警告美國正在形成「寡頭政治」。這些言論都顯示出,拜登對美國的未來發展感到憂慮。
未來,美國政治將如何發展,仍然充滿不確定性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拜登的特赦行動,將成為美國政治史上的重要一頁,並將持續引發人們的討論和反思。
總結
總而言之,拜登在卸任前赦免佛奇等川普潛在報復對象,是一項具有深遠政治意涵的舉動。這不僅是對川普潛在報復的預防,也是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一次捍衛。儘管這項行動在美國社會引發了爭議,但它也促使人們對政治權力、報復行為以及民主價值進行更深入的思考。在未來,美國政治將如何發展,仍然有待觀察,但拜登的這一舉動,無疑將成為美國政治史上的重要一筆。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台灣的讀者更了解美國政壇的最新動態。
Related News
防川普報復拜登預先赦免前防疫專家佛奇、退將米利
美聯社報導,拜登(Joe Biden)做出這項決定前,川普(Donald Trump)曾警告,凡是在政治上與他作對,或是打算追究他試圖推翻2020年敗選結果,以及追究他在2021年元月6日 ...
趕在卸任前拜登赦免佛奇等川普潛在報復對象
拜登20日在卸任美國總統前,搶先赦免白宮前首席醫療顧問佛奇、美軍退將密利及調查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案的聯邦眾議院委...
More References
乔·拜登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拜登在1992年提出了一个修正案,迫使布什政府武装波斯尼亚人,但他在1994年软化了自己的立场,因为克林顿政府在第二年签署由鲍勃·多尔和喬·李伯曼所提出的一项更强有力的措施前倾向于采取更加平和的立场。 [121] 这一举动导致了北约维和行动的成功。
拜登在全球建立联盟对抗中国,特朗普会怎么做? - 纽约时报中文网
拜登任职期间,众议院议长南希·佩洛西访问了台湾,中国称这个事实上的独立岛屿为其领土;一个中国间谍气球飘过美国上空,导致本已紧张的中美关系更是一落千丈。但拜登的团队争分夺秒地重启了高层沟通,包括两国军方之间的沟通。
小约瑟夫·罗比内特·拜登 - 百度百科
小约瑟夫·罗比内特·拜登(英语:Joseph Robinette Biden Jr.),通称"乔·拜登"(Joe Biden),1942年11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,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,第46任美国总统。拜登于1965年特拉华大学毕业,获得历史学和政治学学士学位。1968年获得锡拉丘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,之后从事律师工作。
拜登发表告别演说,警告美国正形成"寡头政治" - 纽约时报中文网
拜登对一个未经选举产生的寡头政治正在形成的警告与德怀特·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类似警告如出一辙,后者在告别演说中谈到了军工联合体。拜登的版本则提到"科技工业综合体",他警告,不受约束的社交媒体平台(这里指的是Meta本周取消了事实核查员)和 ...
乔·拜登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1965年拜登在特拉华大学年册上的照片. 1966年8月27日,還在就讀法学院的拜登与雪城大学的学生内利亚·亨特(1942-1972)结婚。 为此,他成功克服了女方父母不愿意女方与罗马天主教徒成婚的困难。 [18] 婚礼在纽约州斯凯尼特尔斯的一座天主教堂举行。[28] 拜登与内莉亚有三个孩子:长子博·拜登 ...